写硕士论文,最难的是什么?对我来说,就是提笔写下第一个字。人们总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真到自己动笔,才知道这“足下”有多沉。有时写着写着,失控的问题会一个个冒出来,有时还得咬着牙把熬了两三天写的东西全删掉重来。这个过程,痛苦是真痛苦,但这恰恰是研究和思考在真正发生的时候。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我也有几点切身体会,想和大家分享。
01几点感悟
一是细水长流,磨出“手感”。 一口气吃不成胖子,闭关一个月也未必就能憋出大作。我的心得体会就是逼自己每天或每周固定写点,哪怕就半小时一小时。关键在于“手感”不能断,思路得连着。等车、吃饭的碎片时间,翻翻文献、理理思路,积少成多。
二是写作是场“持久战+精细活”。论文的初稿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预留大把时间反复打磨,在打磨中反复提醒自己逻辑有没有跳步?话说得够不够明白?数据核对过没?格式对不对?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大声读出来,语病、拗口的地方立马现原形。
在写作的过程中,一定别自己闷头写,导师和同学是宝!千万别怕烦导师!主动约、带着具体问题去问,千万别堆到最后几天。和几个靠谱的同学搭伙,互相看看稿子、提提意见,经常有意外收获。
三是心态崩了很正常,但别让它一直影响你。 写论文压力巨大是常态。遇到瓶颈时,允许自己短暂休息调整,但不要轻易放弃。分解困难,寻求导师、同学、家人的帮助。
02痛苦之外,收获自显
最后,痛苦之外,藏着真金白银的收获。
深挖一个问题的“爽感”弥足珍贵。 虽然过程煎熬,但当你真正沉浸进去,把一个自己感兴趣(或者至少选了)的商业问题掰开了揉碎了研究,最终形成自己的看法,那种“我弄明白了”的满足感和学到的东西,是实实在在的。
练出的本事,跟着你一辈子。 写到最后越来越清楚:这份论文和毕业证只是一种证明。你真正收获的是系统思考、深度研究、拆解复杂问题和专业表达的能力。这些硬本事,才是你未来职场升级打怪真正的底气和加速器。
2023级MBA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