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毕业照时,三年的时光如潮水般涌来——那些备考时伏案疾书的日夜,课堂上激烈的思想碰撞,深夜里与论文相伴的咖啡香,还有每一次为团队作业晚上开的小组会议……这一切,都化作此刻心头沉甸甸的感恩与不舍。
2019年的冬天,42岁的我坐在办公室里,盯着电脑屏幕上这几年的业绩报告,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像一台老旧的机器,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发出刺耳的摩擦声。那一刻,我撕下"中年人"的标签,重新拾起书本。记得那些在上班路上带着耳机背单词的早晨,在公园里边散步边听议论文素材的午后,还有无数个挑灯夜读的晚上。当河北经贸大学MBA的录取通知书终于送到手中时,那抹烫金的校徽仿佛在说: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只有不敢出发的遗憾。

这三年,我像一位与时间赛跑的旅人:每周五傍晚的G6732次高铁,永远记得那两位背着电脑包奔跑的身影——18:15从邯郸东站出发,19:45抵达石家庄时,背包里的《战略管理》还带着体温。周末的课堂见证了我们为经营决策模拟案例争得面红耳赤的模样,而周一的晨会上,我的衬衫口袋里可能还揣着未写完的《运营管理》作业。三年来我们学习了《战略管理》《运营管理》《数据模型与决策》等28门课程,完成了672学时,43学分,并取得初级《心理咨询》证书及硕士学位和研究生毕业证书,平衡了工作与学习,这段旅程无悔!

感恩每一位老师:郑伟波教授的《企业战略》让我明白,经营者既要脚踏实地,也要抬头看天;桑银峰教授的“医药产品营销"案例”,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剖开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论内核;岳国震教授的沙盘模拟课,当我们的虚拟公司突然“资金链断裂”时,他锐利的目光让我铭记决策不是赌博,而是科学、概率与艺术的结合;还有李建州教授,王胜洲教授及李桂荣院长等多位老师们对我论文写作的耐心指导;感谢这三年来我校教授及外校专家教授给我们做的多场增长学识开阔眼界的学术报告。
感谢亲爱的同窗:你们是这段旅程中最温暖的风景。此刻书案还放着我们一起去宁波游学时奖励的文化经典读本。方太讲解员讲的企业员工读经典文化令我们感触颇多,让我们领略到了企业文化的内涵;西安MBA全国联合会上,陕西省委党校教授和阿里巴巴特聘讲师李泽江讲解的新质生产力和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至今记忆犹新;拓展训练时,三十双手叠成的"人塔",至今仍在我记忆里散发着团结的温度。
论文写作是一场破茧成蝶的蜕变。当我的《GM教辅书店营销策略研究》第四稿被导师批注得"满江红"时,教研室的绿萝都听见了我的叹息。但正是这些凌晨两点的修改,让我在盲审通过那天突然明白:学术的严谨不是枷锁,而是思想的淬火炉。如今,面对公司的新项目,我能自然而然地运用起PEST和SWOT分析,这种刻进骨子里的专业反应,就是MBA给我的隐形铠甲。
此刻,毕业证书上的烫金字在阳光下闪耀。我不再是那个初入课堂时连"波特五力模型"都说不利落的学生,而成为了能用数据为团队指明方向的"领航员"。这段旅程教会我最珍贵的一课:岁月或许会在额头刻下皱纹,但永远无法为求知欲设定终点。

愿我们永远记得:
一教室从早8点半到下午5点半,中午仅仅半小时午饭时间的紧张学习时刻;运动馆里羽毛球师生的那场友谊赛;拓展训练结束,同学们多才多艺的表演;学校食堂大家聚到一起吃午饭的场景;以及这份经得起岁月沉淀的同窗情谊。此去星辰大海,归来仍是少年!
2022级MBA李建辉

谢师铭
楠木成林欢语频,
习风润物坤德深。
慧光映照伟业就,
桃李建州师恩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