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一书由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合著。2001年,美国营销学会将书中提出的“定位”评选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2009年,美国《广告时代》杂志评选《定位》为“史上百本最佳商业经典”第一名。《定位》一书改变了人们对“满足需求”的旧有营销的认识,开创了“胜出竞争”的营销之道。书中阐述了“定位”观念的产生,剖析了“满足需求”无法赢得用户的原因,给出了如何进入用户心智以赢得用户选择的定位之道,是一本值得学习管理、从事管理人员的书籍。

PART.01
定位:心智之战的胜利法则
书中最核心的概念——“定位”,并非聚焦于产品本身的功能或设计,而是强调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一个独特而有价值的位置。这一理念让我对营销有了另一个视角的理解。以往,我认为营销的核心在于满足顾客需求,而《定位》则指出,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在顾客心智中建立独特的认知,使之成为首选。营销的本质是一场关于心智的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精准定位,而非盲目追求产品的全面性或完美性。
PART.02
心智阶梯:抢占消费者心智的高地
书中提出的“心智阶梯”理论,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定位重要性的认识。作者指出,消费者会在心智中对不同品牌进行排序,就像在梯子上放置不同品牌,每个阶梯代表一个品牌类别。品牌竞争的战场是消费者的心智,企业要努力让自己的品牌在心智阶梯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而消费者的心智对于某一品类或服务的记忆是有限的,他们往往只会记住几个领先的品牌。因此,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在顾客的心智阶梯中占据一个有利位置。然而,随着新品牌的不断涌现,要挤入消费者已有的心智阶梯是很困难的。所以品牌要么开创一个全新的品类,使自己成为这个品类的第一;要么通过重新定位竞争对手,改变消费者心智中的品牌排序。
PART.03
品牌延伸:双刃剑下的审慎决策
关于品牌延伸的讨论,书中指出,品牌延伸是企业常陷入的误区,多因企业习惯“由内向外”思考,而非从顾客角度出发。一方面,品牌延伸可以扩大市场份额,利用现有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带动新产品的销售;另一方面,不当的品牌延伸,也可能会使企业在用户心智中的形象变得模糊,稀释原有品牌的独特价值,导致消费者认知混乱,给竞争者可乘之机。这一章节的阅读,让我深刻体会到品牌管理是一门艺术,需要在创新与继承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
《定位》不仅仅停留于理论层面的探讨,书中穿插的大量真实案例,如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品牌定位之战、七喜“非可乐”的差异化策略等,为理论提供了生动的注解。《定位》不仅为我打开了市场营销的新视野,也激发了我持续学习和探索的热情。读完这本书,我深感市场营销是一门既深奥又充满魅力的学科。它要求我们不断观察市场变化,深入理解消费者心理,同时保持对理论的敏锐洞察和实践的创新精神。